不走“野路子”的云集
危矣
近来,云集在纳斯达克上市,一时坊间众说纷纭。旁人指责其传销,拥趸高举旗帜,拥护其身正不怕影子歪,对旁人大家嘲讽。
但无论如何,在目前“阉割版”的传销金字塔结构下:
未来,云集还是危矣。
会员电商?
尽管云集自称为“会员电商”,但“会员电商”这一名称终过于新鲜,而下定义又太有利于讲好PPT和隐藏“真身”。
毕竟古来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并不少见。而争议中的云集更是曾“卖过狗肉”,自不必说。
诸如淘宝、拼多多等购物平台,都是电商平台。无论你怎么定义和标榜自身,还是需要回到商品、商业上去。
目前饱受争议的分级制度、返利制度,午茶君在此抛开偏见,先将其视为一般的补贴。
企业在前期跑马圈地过程中,补贴高,自然能够吸引一批用户。但补贴潮退,也是必然,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企业,都不会看好一家长期处于亏损的企业。而这三年来,云集也已亏损2亿。
但云集毕竟只是中间商而不是制造商,商品的利润是一定的,无法自主做出更多的改变。那么,这就有一选择题不得不面对:要么选择企业营收、利润,要么选择用户规模,继续补贴扩张。
而借鉴过往跑马圈地的企业,补贴潮退也是商业必然。且在目前云集的发展态势下,也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云集的路演PPT,云集的目标用户分为三类人群:25-39岁妇女、人年均可支配的收入为17800-36900元的人群,以及偏好在有吸引力价格下的高品质商品同时也享受优质服务的人群。
也就是说,对标的主要是宝妈群体。而午茶君前往云集app和官网也发现,商品权重较高的是如美妆、奶粉等宝妈群体关注的商品。
具体到商品来说,午茶君对比了其中同样的一款产品,同样的规格,甚至淘宝售价更低近五元。而在云集来说,还有拉人头所需要的补贴费用需要支付。
留意美妆等市场的也许会发现,诸如面膜等美妆产品的利润率极高,也就是说盈利空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云集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如果抛开分级制度,单就商品来看,其实,云集的商品本身真没有什么过硬的吸引力。
传销疑云?
云集app此间饱受质疑,更多的是其传销被罚的过往和三层分级补贴拉新的模式。
2017年5月,云集因涉嫌三级分销,被浙江省工商局处罚958.41万元。微信同时也将云集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号永久封禁。
而在整改后,云集的金字塔模式变为了(新)店主—主管—经理的三层模式,会员费提高为398元,而在主管发展一名新店主后,平台只奖励主管一级,而最高层的经理不再参与分成。
据悉,在新的架构下,店主邀请满100个新的店主那就可以成为主管,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并且培养30位主管,就可以成为经理。
每一个新的店主加入,他的主管能从平台服务费中获得150元,主管的上线经理能获得60元。
更多数据咨询财经秘书
主管能从销售团队获得15%利润,经理可以获得团队5%利润。而分成的部分无法提现,只能用于购买站内其他商品。
层级整改,目前或许算是合规了,但是也导致大店主收入减少。有媒体曝光称,在2017年底,就曾有四大店主集体离开云集。
传销机制,永动在于满的金字塔生态,而砍减后,金字塔就不再稳固,缺少活力。
而依托会员传销机制的“野路子”起家的云集,在剥除了传销机制,或者说在“阉割版”的传销裂变机制下,又还具有多少增长空间?
如果会员的红利到头,那么正如前文所说,以电商看待云集,其竞争力又足以同几位国内的电商“大哥们”竞争吗?